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十一、第谷为何没有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现在我们想一想,人的认识为什么要经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两个阶段呢?如果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行不行呢?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用了30年的时间,观察行星运动,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对行星运动的感性认识,可以说很丰富了,可终究也没有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后来他的助手开普勒,对他所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分类加工、概括、总结,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爱因斯坦就这件事发表过一条很中肯的意见。他说:“开普勒的惊人成就,则证实了下面这条真理的一个美妙的例子,这条真理是: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明同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

    第谷对行星运动的观察尽管用了很长时间,材料也很丰富,但他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没有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则在他的基础上前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因而发现了事物的规律性。

    这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人们认识事物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感性认识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例如,人们凭感觉既不能把握光的速度,也不能测量出各星体之间的距离,因此,人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才能说真正认识了某某事物。

    《战国策•齐策》中有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这篇文章大意是说:

    邹忌身长八尺(古尺)有余,容貌漂亮,英俊潇洒。有一天早晨,他穿戴整齐,对着镜子自我欣赏,并问妻子说:“我和徐公比起来谁美?”妻子说:“您很美,徐公哪里比得上您!”

    徐公是齐国公认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回答,半信半疑,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徐公谁美?”妾回答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邹忌还是不敢相信。第二天,来了一位客人,他又问客人:“我和徐公谁美?”客人也回答说:“徐公不如您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观察,自以为不如徐公美。再对着镜子看自己,更感到比徐公差得远。晚上,他躺在床上想来想去,终于悟出道理来。他说:“原来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那是因为有求于我。”

    于是,他进见齐王说:“我本不如徐公美,可妻子偏爱我,妾害怕我,客人有求于我,都说我比徐公美。大王是大国之君,宫妇左右都偏爱您,朝廷群臣都害怕您,全国的百姓都有求于您。由此看来,您所听到的话未必都是实情。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必定是很严重的了。”

    齐王采纳了邹忌的意见,以重赏来征求大家的批评。刚下令时,提出批评的人很多,数月之后偶然还有。一年之后,人们虽然想来受赏,却也提不出批评来了。于是,齐国大治。

    在这个故事中,邹忌的妻、妾、客人都说他比徐公美。然而这只是他们根据各自的利益而说出的一种假象,邹忌能够不被他们的好话所蒙骗,经过比较和思索终于发现了他们各自说他美的目的和意图,这便是邹忌对这一事情的理性认识。相反,如果邹忌只停留在众人的一片赞美声中,自以为真比徐公美,孤芳自赏,这样不仅不能认识到事情的本质,更不能向齐王纳谏,反而非常可笑。

    这个故事也说明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够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相传在印度有一个老太婆,背着一瓶酥油在路上走。走着走着看见一棵庵摩勒树,就摘下几个庵摩勒果吃了。她吃了以后感到嘴里有些渴,立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简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目录 > 十一、第谷为何没有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