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十五、成才的关键——勤奋、敏察与思考
    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1847-1931)在他生命的84岁7个月零27天中,单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专利申请就有1328种;他一生几乎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由此被人们认做天下奇才。但他本人反对这种看法。他坦诚地说:“无论哪个头脑清楚的人,都能像我一样有成就,如果他肯拼命地钻研。”“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确实如此,只要了解爱迪生从事每项发明的奋斗过程,就很自然地发现,爱迪生的诸多发明中凝聚了无数的汗水和心血,体现了他惊人的毅力,蕴含了他对周围事物的敏锐体察和深入思考。

    爱迪生从小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对周围发生的一切进行敏锐体察的习惯。他一碰到新奇的事情就想研究研究,即使一些看来很普通的现象也不轻易放过。

    有一次,爱迪生在试验电话时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随声音的高低引起相应的震动,便觉得奇怪,他想进一步探讨这种震动的幅度究竟有多大。他找来了一根短针,一头竖在膜板上,一头用手指轻轻按着,再对准膜板一讲话,手指头便觉得短针在颤动,讲话声音高,颤动快;讲话声低,颤动则慢,十分清楚。他连续试了好几次,结果都一样。他端详着那根短针,猛地想到:说话的声音能使短针颤动,相应地,这种颤动也一定能发出原先的说话声。他眼前豁然一亮:能否设计一种机器把原先的有价值的声音贮存起来?从此不难发现,这些想法都是爱迪生的好奇、敏察和具有灵感性的思考等综合在一起的结果。

    接下来便是爱迪生在研究中的勤奋因素起作用了。当时,正值盛夏,天气闷热,爱迪生一人坐在门罗公园实验室煤气灯下,做着短针颤动实验。一只只飞蛾飕飕地窜进窗户,往煤气灯上直扑。屋里蚊子嗡嗡乱飞,直叮。但这些都未扰乱爱迪生的心。只见他一会儿凝神沉思,一会儿站起身踱上几圈,一会儿又冲回试验台埋头干起来。他先用纸条试,又换了胶板等等,结果都不令人满意。他左思右想,七试八试,直到深夜,才想起一样东西或许较合适,于是赶紧跑到材料库取来一张蜡纸,效果果然挺好,禁不住眉开眼笑。四个月后,爱迪生进行灌音试验。这天他的助手克鲁西和卡门都在场,他们难以相信爱迪生能让一台机器说话,便在一旁静静地站着,拭目以待。只见爱迪生用一张锡箔包在刻有螺旋槽纹的金属圆筒上,一面轻悠悠地摇动曲柄,一面对准圆筒前的那根小管,纵声唱道:

    玛丽有只小羊羔,雪球儿似的一身毛。不管玛丽往哪去,它总跟在后头跑。

    歌儿唱完后,爱迪生歇手不摇,然后把圆筒转回原位,将刚才对准它唱歌的那根小管子拨开,拉过另一根来对着大圆筒,仔细检查后又轻悠悠地摇动曲柄。奇怪!机器也唱了起来:“玛丽有只小羊羔”跟刚才爱迪生唱的一模一样。克鲁西和卡门眼睛都瞪得滴溜滚圆,嘴巴张得老大,愣愣地站着,被眼前发生的事情惊呆了。以后,爱迪生和几位助手为了改进这种会讲话的机器扎扎实实地干了起来,实验精度一次次增加,毛病一点点减少,经过不断改进,最终,世界上第一架留声机诞生了。

    在任何人的成功道路上无不留下了勤奋、敏察和深思的足迹,这可谓是众多科学家的经验之谈。任何科学工作都是通过长期的考虑、忍耐和勤奋得来的。

    ——达尔文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门捷列夫

    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童第周(中国生物学家)

    不劳苦,无所得。

    ——富兰克林

    水若停滞即失其纯洁,心不活动精气立消。

    ——达•芬奇

    倘若一个人所已做过的事没有什么成绩,不足以表扬他自己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科学中哲学问题漫谈简介 >科学中哲学问题漫谈目录 > 二十五、成才的关键——勤奋、敏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