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十三、人生之路——理想、德行与事业
    “我自己就体会到,既要从事呕心沥血的脑力劳动,又要保持着做一个完整的人,那是多么困难呀!”这是爱因斯坦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对人生这一课题所发的肺腑之言。的确,人生之路是复杂的、艰难的。虽然艰难,但还应该走,应该做——这就是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要求。这里,爱因斯坦说的“完整的人”,是指对科学家和知识分子来说,要做一个关心人类命运,关心政治和社会,为造福人类而献身的科学家。他告诫人们不要成为这样的科学家:整日沉溺于抽象晦涩的问题讨论之中,对人类的前景漠不关心,一碰到政治问题便采取最小阻力政策,而完全躲入自己的知识专业的壁垒之中。更有甚者虽在科学上获得诺贝尔奖,但在政治上却成为法西斯主义分子,如德国的两位物理学家勒纳德和斯塔克。爱因斯坦充分认识到,科学家不是生活在象牙塔或真空之中,而是生存于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及政治气候之中。单纯的才智并不能取代道德修养上的高尚、政治上的光明磊落。爱因斯坦和他的理论经受了暴风骤雨、严寒冰雪的打击。在法西斯的统治下,他被抄家,失去教授的职业,以至于后来纳粹当局以5万马克悬赏他的头颅。然而爱因斯坦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爱因斯坦作为科学家可以自慰,而作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可以自豪。他为人们尤其科学家走出了一条光明的人生之路。

    的确,一提起爱因斯坦,人们便会联想到这位“古往今来最伟大的科学家”(E.施特劳斯语)形象;想到他那深奥莫测的相对论;想到他那副似乎用神秘的符号和枯燥的数字堆砌起来的,又似乎出自雕刻家之手的冷涩严峻的面容。但却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爱因斯坦:他和蔼可亲、风趣幽默,在与人们谈论人生、事业和友情时就像一位慈爱的兄长,一位亲切的老师,一位忠诚的朋友。

    1950年12月初,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收到拉特格斯大学一位19岁的大学生的长信。信中说:“先生,我的问题是,人活在世界上到底为什么?”他排除了诸如挣钱发财、搏取功名或助人为乐之类的答案,接着说:“先生,坦率地说,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上大学,为什么学习工程学。”他认为人活着“什么目的也没有”。他对周围的一切甚至自己一无所知,只发现自己被束缚在“这个广袤浩渺的宇宙之一隅”,只知道自己必然死亡并对死亡感到不可理解。这位大学生最后诚恳地说:“请您不要照顾情面,如果您认为我已误入歧途,烦请您把我引入正路。”

    在回答这一强烈的求援声时,爱因斯坦并没有敷衍应付,他的指教肯定会解除这位大学生孤独的心灵所承受的重压,使这位大学生变得振奋起来。爱因斯坦立刻用英文覆信如下:

    “为了探索个人与整个人类的生活目的,你进行了如此认真的努力,这使我深受感动。我认为,如果像你这样提出这个问题,那就不可能有合理的答案。如果我们讨论的是一项行动的目标和目的,那我们只不过提出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这一行动或其后果应该满足什么欲望,或者说应该避免什么不希望出现的后果。”

    “尽管如此,我们都认为,一个人活着就应该扪心自问,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一生?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我看来,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满足所有人的欲望和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这就需要大量的自觉思考和自我教育。不容否认,在这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里,开明的古希腊人和古代东方贤哲们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我们现在的学校和大学。”

    在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扬名世界后收到许多热情洋溢的书信。其中,1952年2月25日英国一所中学的“六年级协会”写信给爱因斯坦,兴奋地通知他该协会所有成员几乎全体一致地推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科学中哲学问题漫谈简介 >科学中哲学问题漫谈目录 > 二十三、人生之路——理想、德行与事业